我剛才在整理手機的相簿,
幾年前我為了解決租房處的網路問題,
很隨意地拍了 器材上的聯絡人訊息文字的 照片,拍起來備用。
後來似乎沒用到這張照片,這種瑣碎、問題解決後就沒必要的事情,
我當下連臨時打字記入待辦都不屑。
之後這張照片就躺在相簿很久,一年沒幾次大略的整理,
才會看一眼照片縮圖。
但是,我其他為了拍照而拍照、或至少在一周以上有一定重要性的文字記錄,
我可能隔了3周,就把相關的故事和來龍去脈忘得一乾二淨,照片隨之被我刪除。
我也能在自己的網址紀錄發現類似的現象:
刻意整理、但定義不明的文件夾,即使從書籤列到子資料夾只跨越2個層級,
我首先就很難輕鬆找出文件夾(不論透過路徑還是關鍵字),
而文件夾總體的數量只要變得臃腫、瑣碎,整個書籤都將難以流暢地使用。
而同一個文件夾打包的一組書籤網址,其中至少在收藏地當下,
我認為他們之間有某種關係、某種相同的特質。
瀏覽歷史紀錄先天就蘊含著:瀏覽的時候關注什麼話題、注意力如何被切換、先看到什麼 → 又因此聯想到什麼。
明明我思維跳來跳去,反覆無常,
瀏覽網頁時可能在同一個話題只注意10分鐘,
但專注相同話題的幾個10分鐘、忽然之間又跳過去注意其他話題…
我只要回顧瀏覽紀錄,我可以肯定一個月之前在想什麼小心思,
我或許看不懂三個月之前瀏覽紀錄的小心思,
對於大方向,我還是很有熟悉感。
甚至,透過瀏覽紀錄,我還能回想起電腦虛擬世界之外的時空感:
那一天我在哪,做什麼事、好像吃什麼東西,順道坐在沙發上使用手機;
直到隔了三天後的晚上,在自家電腦前深究這件事情。
即使是自己刻意補上 " 20240121 書籤群組",以上效果都大打折扣。
只是有總比沒有強,
剔除掉一步一腳印、確確實實的時間 - 先後順序的訊息,
一周後我很大概率會忘記 我為什麼會把這些網址打包在一起,
然後由標題從頭揣測這些網址的共通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