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瀏覽、檢索和编辑的不可能三角”,
我讀到這句話時,在意的地方不是一兩個具體方案,
而是那些特點能扼要抓住文書 筆記工具 瀏覽器 文檔管理 影音圖庫 相簿的關鍵特質?並且如何定義他們?
以我個人的需求出發,編輯是很重要、但不是排名前三,
如果說編輯再細分為 “編輯內容的方便性(隨時改變細節的內容),
我不急著需要,但能理解這項需求的重要性;
然而,編輯再細分為"對metadata的方便性”,
例如label標籤或tag標籤,check方塊,
那麼這項特質對我來說只能是最最優先看重的。
檢索,必須的,毋需多言。
瀏覽,不知道在文檔管理和筆記這一塊,有沒有更精確的定義?
UI介面是不是包含在瀏覽這項特質之內?
除此之外,
使用者是否能在本地擁有 並瀏覽 編輯 轉讓自己的內容?
如果只能以分享連結的形式傳給其他人,評分就不能算高了,
但不能算低分,這年頭還能保有連結這形式,讓人在之後聯網的情況能隨時追
溯源頭,萬幸了。
是本地根本沒資料?
本地有資料但自己幾乎無權(或沒必要)更動內容?
是有隨時一批次 一階段性的匯出部分資料到本地?
還是聯網的隨時隨地,高頻率地 適時地同步資料?
這幾項特質如何細分? 或者能不能統一成一項特質概論?
跨設備 跨平台同步內容的能力(先不細分同步瀏覽或同步編輯,重點是跨設備跨平台同步)。
依靠瀏覽器的服務通常都有優越的跨平台能力,但本地備份能力通常很差。
obsidian是經典的例外。
內容是否封閉 以及格式互通的程度 - - 這項特質是否要再細分?
(a) 文檔格式的互通程度 封閉程度
是常用的文檔能直接打包轉交給其他工具使用,類似markdown或乾脆直接文字檔?
還是說,這文書工具可以匯出成表格,csv,json檔,PDF …,截圖,
但這已經不是在文書工具內原始的樣子。
Airtable在工具之內的各項操作和瀏覽體驗是很好的,
他要把內容匯出去,格式會稍微有所折損。
日常生活中,我們有時不會複製通訊軟件的文字,而是直接截圖傳送給對方。
(當然,截圖對理解日常生活情境更有意義)
(b) 內容是否嚴重依賴於某個平台或系統,甚至
ex. 微信,Facebook,iOS備忘錄
(c) 生態圈範圍:
互通能力差,但相關標準流通範圍極廣,就不知它是生態圈極大、但互通性很低,因此某方面來說在同一個生態圈內不會遇到太多問題,跨圈也容易找到解決方案;
但生態圈的範圍要是侷限在一個非剛需的APP,例如obsidian ,Notion等等,
(我理解obsidian Notion的重要性,但相對於微信,剛需程度和生態圈還是小了一級);
再小一級,或許是更小眾範圍內很好用的工具,或許它檔案和內容互通能力較佳(Anki),也可能連這項特點也不盡人意(例如原生備忘錄)。